住到JAH已經六個多禮拜了。
剛搬進來的時候,除了交通便利、地點絕佳(就在大英博物館附近),其它實在一無可取
房間不算小,兩個人住起綽綽有餘,可是沒有獨立衛浴;
挑高近四米,可是空調怎樣都開不暖,
燈不夠亮、地毯不平、家具很難用、隔音很差,
還有奇怪的白色壁爐,搞得書桌怎麼擺都不太對。
最重要的是每個月要付的房租,整整是我薪水的兩倍
(是的!兩倍!共計770英磅,雖然我在台灣的薪水本來就很低沒錯)。
Lance大概覺得很委屈,在台灣開好車、住自己的小套房,
現在娶了一個花錢的老婆,還要跟著過來一起受罪。
這裡大概是IoE最舊的一棟宿舍了,聽說有150年的歷史!?
在來之前早就聽說倫敦的東西又貴又難吃,外食根本是花錢找罪受,所以早就有每天開伙煮飯的心理準備。
我們的廚房當然也是shared,而且跟二三十個人share。
好在爐具有好幾套,準備好自己的cooker通常是不至於沒有爐子可用。
晚餐時間其實是很有趣的,因為可以遇到很多的flatmate(樓友)
我們在的這棟宿舍,沒有半個英國人,全部都是來自各地的IoE學生。
每到晚餐時間,就可以在廚房見識到各國料理,五味雜陳。
可惜我們這裡沒有義大利人跟法國人,沒辦法見識到全歐洲最會吃的民族的食物是怎樣,
倒是看到各種對我們來說"很難吃"的歐洲食物。
西班牙人喜歡馬鈴薯(印度人好像也很喜歡),餐餐必有馬鈴薯;
德國人喜歡有機食物和沙拉,
當我們的西班牙好朋友Fredo拿出他那碗白色稠狀的的不知名食物
(據說叫做caffine,經希臘人解讀為fangus,好像是菌類的一種,有機、對身體極好),
只有德國美女Zoe願意嘗試,而且還說很好吃。
不知道是因為Zoe是唯一會欣賞Fredo的食物的人,所以總是看他們同進同出,晚餐時間會一起煮飯、一起用餐(哈)。
上個禮拜從德國回來,見識到"道地"的德國食物有多難吃之後,果不其然我就在F&Z的餐桌上看到類似的食物,
lance便忍不住的說:X的,我很懷疑西方人到底有沒有味覺這種東西,他們到底懂不懂"吃"阿!?
希臘人的食物我就更不能苟同了,當然他們也吃馬鈴薯,偏愛番茄,什麼東西都要加cheese,
他們可以用麵包直接沾cheese吃,重點這個cheese並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一片片的乳酪或是一整塊看起來很美味的chedar cheese,
是一種看起來很像凝固過的白色油脂,有時候上面還參雜著發酵過的黑黑綠綠的黴菌。
印度人喜歡用烤餅沾著各種醬汁,而且真的會用手抓著吃。不能少的當然是咖哩,
他們喜歡用壓力鍋,常常嚇到我
還有我老是分不清楚印度人跟印尼人的差別。
埃及來的Youshria喜歡吃米,害我誤以為埃及的主食跟我們一樣是米飯,
土耳其籍Melissa考的雞腿看起來超棒,討教後發現不過就是把雞腿灑上香料送進烤箱裡40分鐘就好了。
看來看去,還是我們的對岸同胞最有廚師相,蘭州來的couple陽陽跟毛毛
除了會自己擀水餃皮、做韭菜包子,還會做廣東腸粉跟烤羊排!
我常跟他們說:要不畢業後就留在倫敦開餐館吧!
(本來這個周末跟他們約好要一起包水餃的,但樓友們星期六要舉辦一場慶祝印度新年的party,無奈只好延期)
奈及利亞的英文老師Emma,總是對我做的東西很有興趣,而且覺得我很會做菜:
"All Your dishes look good!",
真是讓我不好意思
直到昨天我看他把蛋汁加進炒過的蘑菇跟馬鈴薯裡看起來像蛋花湯後,我想我在奈及利亞應該也可以算是大廚級的了!
(雖然我也曾在炒飯的時候最後才加上蛋汁導致炒飯變的又濕又黏,但經過辜狗的指點後知道要先炒完蛋才可以放白飯)
昨天最新的成果是日式漢堡排飯,
可惜我老公跟同事去喝酒到十二點多才回來,沒辦法即時享受到用筷子一戳就有肉汁跟cheese流出來的漢堡排。
主婦尚須努力!!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危機,我可以做什麼呢?🤔
2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